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精益生产
  • 用最低成本,全面覆盖企业开展的项目策划、定位、推广、建
  • 站、运营的培训需求
2017 - 10 - 25
IE:越简单越不简单刚刚在网上看了会《IE实践家》这本书,跟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在网上连载,然后出书,连载的内容我在百度博客上面看了看,感觉不怎么吸引人,就内容所涉及的深度来讲,也是入门级,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本来还想买本,后来想想算了。花钱买些废话回家,不值得!不过关于IE的小说还真是蛮多的了。比较有名的是《金矿》两部,还有关于TOC理论的高的特拉的《目标》等。像《IE实践家》这样的书吸引读者的大概只是“实践”两个字和小说体。可是真的读起来完全不是这样,整本书看起来小说不像小说,实践不像实践,还是学不到东西。不过对于初学IE或者说刚刚接触IE行业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被吸引,愿者上钩嘛!“愿”是良好的意愿,希望看着小说就把IE学会搞透,“钩”是大家都知道这样不能搞懂IE,还是用它来吸引你。不过从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工业工程教育与实践脱节比较多。学完了还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很多IE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可悲的是,很多人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还是不知道IE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对于实践,我觉得可能会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你有没有这样的环境去体会到IE。第二,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你有没有体会到IE。第一种是很难解决的。因为大概只有工作了才有真正的生产环境供你分析改善。学校的实习大概也只是走走过场,没人会真的愿意让你去参予。而且不在工厂,你也不知道什么是需求,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发现...
2017 - 10 - 24
制造部门对工业工程的十种误解在过去的20年间,随着对于生产率改善项目热衷度的增长,工业工程部门失去了它以往的受人尊敬、权威和责任。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的争论可能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理解却突显出来:许多工厂管理人员认为工业工程部门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一个培训基地来提高新的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使其能够进入制造管理的其他功能领域;维持而不是提高企业的总生产率和竞争力。这种培训基地的理解降低了工业工程部门的专家水平。要想综合地理解何时、如何运用合适的工具,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谁会在整个过程中受到影响是需要多年的领导经验与支持的。由于内外部改善导致的工业工程部门的连续变化使得工业工程文化缺少了基础或者稳定性。制造业的每一个功能领域——监督管理、人力资源、质量控制、工艺工程、产品管理、采购、工程销售——挤满了年轻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他们通过在工业工程部门的简短实践,获得了必要的制造经验。这种情况常常使得工业工程部门及其领导软弱、缺少发展动力。领导不力以及不能在工业工程岗位上长期发展使得每一个新工程师都不能接受到足够的引导以便全面地理解工业工程。当工业工程师意识到所处的这种境地,他的实际行动就低于其潜能,工业工程部门因此已经降低了对他们自己的绩效期望。但是现代工业工程部门的管理者必须为部门绩效设置一个为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价值最大而必要的、有挑战性的标准。高期望和大责任将会加强工...
2017 - 10 - 24
不懂精益谈智能制造,是纯忽悠?从精益化、自动化到智能制造,精益管理让丰田升级得“顺理成章”。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制造业将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这一过程中,各种资源必须从各方向平衡发展,实施“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行推进战略。无论是转型升级、两化深度融合,抑或是智能制造,精益化管理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不懂精益谈智能制造,是纯忽悠?精益与智能制造或者数字化制造的有紧密关系,从精益到JIT、TOC(瓶颈管理,或称制约理论)都与智能制造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精益管理很多理念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特别是TOC通过数字化找到C(约束点)是瞬间的是事情,而精益管理、TOC中的分析就是数字化制造之上的智能部分,如果离开精益谈智能制造是不可能实现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实现智能制造是为了什么?生产产品!智能制造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估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特征、生产强项,然后在设计产品时就可以避免自己生产的不足,用足自己生产的强项,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分析数据呢?答案就是:通过数字化、精益化的生产,传输正确数据。通过生产的精益化,采集节拍、换模、物流运输、采购、设计、生产成本、废品率等等一系列的标准化数据和参考架构进行分析,那么,智能制造就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估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特征、生产强项...
2017 - 10 - 24
中国版工业4.0,先做最简单的事中国制造业要“转型升级”的口号喊了很多年,距离目标的实现同样还有很多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崛起,中国制造业是否可以借势“弯道超车”,多快好省地实现向“中国智造”的飞跃呢?“弯道超车”有时也会翻车。在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我们曾希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最终,事情的发展却显得有些舍本逐末。工业化中最简单的事:即工厂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正愈发落后于信息化的速度。工业4.0的核心是建设“有智商的工厂”,其本质目标是提升工厂的“智能”,以满足市场日益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同时能控制这种奢侈的个性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飙升问题。但在当下的中国,工业4.0 的外延正被无限放大,经济领域的“互联网帝国主义”正在不断模糊着这场技术革新的本来面目。对中国制造业而言,应该严格地把工业4.0的重心放到工厂的层面,以“智能工厂”来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而不是把宝贵的技术革新机会浪费在对“互联网思维”的无限膜拜之中。对国家而言,这场技术革新将使得中国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金融供给和产业群体结构,最终找到一条帮助企业突破“供给约束”的新路。 颠覆传统“流水线”在人类工业史上,所有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变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清楚。工业1.0有蒸汽机,工业2.0有电气化,工业3.0有自动化,这些都是足以跃然纸上的技术进步图景。那么,工业4.0是什么...
2017 - 10 - 24
未来企业的KPI传统上,我们都将产业区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把东西做出来叫制造业,提供服务换取报酬叫服务业。其实未来所有的行业,都应该是服务业。我们都在服务客人,解决客人的痛点。谁能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好,谁就是赢家。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通讯与应用,云端技术(简称大智移云)的出现,让全产业典范转移。对于传统制造议说,智能制造,无疑是对产业冲击影响最大的一块。但是全自动化这件事,并不会是公司的优势。任何竞争对手只要肯花钱购入一样的设备,都可能享受自动化的效能和速度。花点钱就能得到的优势,并不是优势。那到底什么才会是公司未来的优势?人机协作的能力,可能是未来企业是否能成功的关键。自动化制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不是自动化本身,而是人。「人」才真正决定了自动化的成败。机器电脑,就算有了AI(人工智慧)的协助,这毕竟还是死的。你没办法使用系统去和客人讨论有异常的时候要怎么克服处理,也没办法解决交期不足的时候,要怎么样协调各部门让顾客满意,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要去协调的工作。在谁有钱就能买最新的机器和技术的情况下,企业间决胜负的高下在哪里?我觉得是「人机协作的能力」,公司的员工和机器的配合,谁配合得越好,就越能胜出。人机配合包括了效率的提升、异常的解决,生产的顺畅度,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品质控管。在所有产业皆是服务业的框架下,精准且漂亮的人机配合,才能解决客户的痛点。未来企业要评价一个员工的价值,就应...
2017 - 10 - 23
TOC路上我经过的坑没人愿意自我揭短,就像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失败一样。我们往往自动屏蔽和回避曾经的创伤和失意,而职业管理顾问更会轻描淡写失败的项目,或者为项目的失败开脱或指责。所以,我眼中的职业管理顾问永远是正面、高大上的形象,也试图努力塑造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当试图为失败的TOC项目开脱时,却给自己挖下了一个天大的坑,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的深渊无力自拔。直至某天,如高德拉特博士所言的“幡然醒悟”光顾于我才若有开窍,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早没想到呢?为什么早没想到呢?因为受到限制。受到什么限制呢?受到一个假设的限制,这个假设就是:穷尽TOC天下武林秘籍。因为并非从源头或原著学习TOC,同时存在TOC资料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事实,所以尽可能收集更多的TOC资料欲窥全貌和深入学习。客观说也有不少斩获,但终究疏于高屋建瓴的能力来打通TOC的经络,结果资料仅仅霸占了硬盘空间成为库存,增加了TOC知识储备I,但并没有提升TOC知识有效产出T。所谓TOC知识有效产出T,就是通过TOC知识创造价值且交付价值而获得的收益。因为没有提升TOC知识有效产出T,所以认为自己学艺不精或没有真正掌握TOC正宗武功秘籍。而此时,TOC国际大咖宣讲和分享成功案例总是信手拈来,似乎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使我更认定自己的TOC修为和功力尚浅。于是,陷入更加努力“穷尽TOC天下武林秘籍”和学习的恶性循环,万劫不复。我不仅...
2017 - 10 - 23
改善从“拿得起放得下”开始无论是刚毕业,还是有着相当丰富工作经验的IE来说,总是有着这么一个问题困扰着他,那就是——改善。如果把这个问题扔掉?那么IE存在的必要还在吗?问题来了,IE存在的意义在哪里?IE在工厂里,唯一能凸显其重要性,找到莫大成就感的唯有改善。无论你是做个工厂布局,还是产线设计,或是产能评估等,但那也仅仅是可遇不可求,不是想要你就有的。“改善永无止境”可以说让IE的存在,有了名正言顺,且底气十足的不二真理。就目前而言,IE在工厂的角色是以维护产线,确保产能为基本准绳,工时系统的更新为基本工作,只有改善才能让一个IE找到真正的存在感。唯有改善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刚入职场的IE们,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IE就是改善效率。但如何落地,他们也是苦恼万分,能纸上谈兵就算是不错的了。毕竟书本上那些人的理论总结,是无法直接照搬去用的。而对有相当工作经验的IE来说,很多问题在他们眼里早已成为了朋友,哪里还能找到改善点,这种“审缺”疲劳早已让他们把所有的非正常看成了正常,或是无奈。改善永无止境,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其实,无论是刚入职场的IE,还是有相当工作经验。可以从“拿得起放得下”开始。基础工业工程这门课,可以说是IE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翻阅的唯一一本教科书。这本书里主要讲述了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则是有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认为,IE就是研究工作(这里的工作主要指能看得...
2017 - 10 - 23
活用IE进行改善活动IE(Industrial Engineering)这个名词经常翻译成工业工程或工业工程管理,但是我从年轻时就认为这指的是生产技术,因为这是从支援技术层面的方式去思考如何提升制造现场的水准。IE在欧美及日本的产业界当中,对于生产性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演进,IE这个名词逐渐消失在制造现场,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方式不断地出现或消失。在台湾同时吸收了过去与最新的IE手法,因此我能感受到今后将是跨越实践基础IE的时代。IE是支撑制造业整体的基石,因此我希望回到IE的本质,重新去思考改善、改革与革新的方式。IE的历史IE在1900年初头,由美国的泰勒(F.W.Taylor)为首,开始进行了“科学管理法”。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就是钢铁公司所进行的铲铁砂实验。以每铲一次的量与一天的总量,进行相关研究,并决定出一天的标准作业量。泰勒为了保持良好的作业效率,并向上提升水准,在设定标准时间时,在教育训练、制作作业计划、铁铲与作业场所的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方案。与泰勒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从事建筑业,他利用堆砖头的作业,在消除浪费的动作上进行了实验。堆砖块的作业当中,包含了拿砖块、堆起来、涂水泥三个步骤,并研究了其中的各项动作。确立了标准性的作业之后,决定标准时间的想法为基准,设定出最小动作单位(Therblig)的16个标准动作记号,并决定出动作分析...
2017 - 10 - 20
选择了工业工程,就是选择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人生在这个学科融合的时代,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而工业工程本身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融合的学科,在这个学科边界变得模糊的时代,它的边界已经不存在了。而选择了工业工程的你,也失去了拒绝学习其他东西的理由。在某一次关于一些数据处理方面的讨论,我说可以使用VBA对于一个简单的编程使得数据处理起来更加方便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这个难道还是工业工程的范畴吗?工业工程的人不应该做这些东西,这可已经是计算机编程的事情了,应该有软件编程人员进行完成。然后他跟我讲了很多关于矩阵型组织架构的事情,说明按照专业性分类的合理性。并且说,工业工程人应该怎样去整合这样的资源,而不是去学着去做具体的事情。是的,我完全同意他所说的工业工程应该学着怎么去整合这样的资源,但是空洞的,没有基础的去学整合管理,是危险的。接下来,六号会从1、工程技术,2、人的研究,3、工业工程优势,4、学习方法四个层面来讲一下,我认为工业工程人应该学习什么,工业工程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人生。1. 计算机、数学是工科的必备知识回到我们开篇说到的关于计算机编程的事情。这里我先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工业工程平常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使得资源的利用率更加高。所以你会看到在需求量很小的时候,我们一些通用机器去制造产品,而不是专用机器去制造产品,因为专用的机器的成本无法从这么小批量的产量当中给拿回来。现在...
2017 - 10 - 20
“套路”(Kata)与“改善”(KAIZEN)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积极地寻求方法去提升自己,我们去改善自己,或者去改善我们所服务的公司,其实,这都不重要,持续的变化才是成功的关键。提及小规模的改善,“改善”与“套路”携手前进,很大程度上,两者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关键的不同点。为了理解“改善”与“套路”之间的这一不同点,你需要分别去理解“改善”与“套路”这两种方法.改善“改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涵盖了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小小的物质变化。“改善”这个单词源于日本,并被粗略翻译为“持续的变化”,而“改善”之后的其自身是怎么样运作的流程其实非常简单。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机遇的领域,开始改善的流程。你需要识别这一领域,并且能提出解决方案,在识别出解决方案之后,你开始将该方案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短时间之后,回过头去分析方案是不是解决了问题,并帮助你在生活中提出一个积极的、有效率的方法。一旦解决方案被实施,正是向下一个机会领域前进的时间,而你可以从一开始就重复“改善”的流程。这里,没有结束。你需要保持,并逐渐进行由小到大的改善,你的生活将受益于及所做出的决定。不少公司已经在日常运营中开始使用“改善”,其是一种提升员工参与度的快捷、有效的方法,员工可以找到改善其正在从事的工作,并且得到来自经理的适当的反馈(不是从经理处获得“批准”)。如果员工的想法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或者问题描述不够清楚,或者缺乏数据去支持...
2017 - 10 - 20
数字革命和精益哪个更重要?数字革命难道不是比精益更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吗,尤其是在服务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人们往往只想要“一个答案”,一个银弹,(注:指由纯银质或镀银的子弹。在欧洲民间传说及19世纪以来哥特小说风潮的影响下,银色子弹往往被描绘成具有驱魔功效的武器,是针对狼人等超自然怪物的特效武器。后来也被比喻为具有极端有效性的解决方法,作为杀手锏、最强杀招、王牌等的代称。)然而世界纷繁复杂,新方案的灵感往往源于很多涓涓细流。当然,数字革命正在席卷各个领域,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大多数服务都有一个实体的维度来提供服务。例如,我最近访问了一个零售连锁店的数字办公室,对负责该连锁网站和在线购物界面的团队做了现场观察。他们将其糟糕的网络推广成绩归咎于他们的仓库,说他们不知道如何储备正确的产品或无法按时发货。数字团队最大的问题是网上购物车的执行。仓库通过软件进行运营,系统告诉他们从谁那里采购什么产品,将物品存储到哪里,如何合并客户订单,以及如何交付。这些工作都已经数字化。此外,网络团队从来没有反思过他们显示客户订单的方式、提供促销和打折等行为是否会让仓库的管理工作更容易或更困难。这是典型的精益问题。精益思想在以下四个实践层面是与数字化服务相关的:与往常一样,从战略层面上理解你的公司如何通过数字化消除社会资源的浪费;数字化层面本身,团队是如何开发软件的;实体界面,特别是在创造需求方面;供...
2017 - 10 - 19
TOC路上必须跨越的那些“坎”盘点我们在TOC实施路上遇到的这些“坎”可能是任何TOC成功都逃不过的。每一个“坎”都是拦在前进路上的篱笆;用TOC的术语来讲,每一个坎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冲突,只有成功破解冲突找到双赢解,才能真正跨越这个坎。而只有跨过七级浮屠才可以到达TOC成功的彼岸。这里我们所说的成功,唯一的含义是指企业利润的大幅度提升,企业的高速加稳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爬楼梯吧!一、固步自封,神也帮不了你TOC的实施不是小打小闹的“改善”,而是触及企业灵魂的凤凰涅槃、雄鹰再生,脱胎换骨式的企业文化、战略、流程、考核机制等等整个系统的再造。如果是抱着试试看、摸石头过河、做不到100%还不会50%吗…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走远的。在接触的众多公司中,许多是止步于第一个坎。有人问,你们TOC这么好,中国有先例吗?我们行业有先例吗?我们这样的企业有先例吗?这种“随大溜”的心理,是不可能成为TOC企业的;列举一下国内外成功的企业,不管做不做TOC,那个不是自己淌出一条路来的,不敢为人先,跟在别人后面怎么可能成为成功者?在中层和基层,也会遇到各种浑水摸鱼、阳奉阴违、大忽悠型的人,开会时候好好好,会后什么都不做;这些都属于初级层次的抗拒,不管是因为“打酱油”心理,还是“老油条”型,都是必须说服改变的对象。TOC实施后销售和利润真实业绩的增长,不是吹牛皮假报告吹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来的馅饼,是公司...
2017 - 10 - 19
9个步骤做好5S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基础方法,5S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安全、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引导并确保所有员工都充满热情地发现并降低损失,从而最终构筑全员参与与持续改善的强势文化氛围。5S的实施要获得成功,必须遵从戴明环原则,也就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步骤循环进行,并结合“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工厂最高管理者的承诺5S是一把手项目。5S的实施在开始阶段总是自上而下推行,没有最高管理层的信仰和承诺,5S很容易变成一场表演。最高管理者对5S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要通过大会、内部报刊等方式确保员工知晓,但最重要的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要亲力亲为。                    2.举行工厂管理层5S研讨会          确保管理层统一认识并建立初步的5S意识,这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而管理层研讨会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5S的历史和发展,5S的作用和收益,5S的推行流程和成功要素,5S的步骤要点和疑难,5S的推动工具箱等等,都需要通过研讨会传达并形成共识。当然,5S的现场实践和工具的模拟运用也是研讨会不可或缺的内容。3.建立5...
2017 - 10 - 19
5S管理之困惑,你被下属“欺骗”了吗?随着个人推行“5S”管理经验的逐渐丰富,特别是在本单位创新推行“微信图片工作法”开展“5S”工作初期,现场改进明显,自己不免“沾沾自喜”,自认为找到了管理的“诀窍”,“5S”管理,“So easy!”老大来短信了,“最近现场怎么搞的,退步这么明显!”早晨,坐在办公室,我正在翻看班组长给我发的“5S”微信汇报图片,心想“不错,不错,一切尽在掌握中!”突然,老大微信我“最近现场怎么搞的,退步这么明显!”,紧接着,“砰、砰、砰”,十几张图片发过来,我一看图片,顿时懵了,图片上全都是问题,我再看看班长发给我的图片,全都没问题,突然,我明白了,我“又”一次被下属“欺骗”了!一切都是“信任”惹的祸!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我“又”一次陷入了“信任”下属的误区,导致被下属“欺骗”了。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推行“5S”的初期,总是单纯的认为,工作只要安排了,下属就会执行好,而且会坚持执行好,很少去落实,结果是下属根本不按你的要求去执行,明目张胆的“欺骗”你!“5S”工作推行举步维艰!这一次,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推行到“素养”阶段了,可以“信任”下属了,结果“又”一次被下属“欺骗”了,当然,这一次,下属是选择性的,有所保留的“欺骗”,我关注哪,他们就把哪做好,图片也专门找一些标准比较高的地方拍,我不关注哪,他们做的标准就低,甚至不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死角...
2017 - 10 - 18
简化所有精益方法论的4个关键我们都知道陷入制定详细指导方针的泥潭里是如何的容易,盲目地追随分步步骤和学习新的术语。多年来,我本人已经在多个行业推行了不少精益生产以及全员生产维护的方法。最近,我突然意识到,不要再做更复杂的解释了,而有时最好是能回到基础上来。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我们所想要去做的事情吗?顿悟时刻—我们的所有成功改进方法都是基于4个关键原则!了解这些原则,可以使我们向前迈进,并确保实施精益生产成功。1.将正在改进的任务看作一个流程。你是正在加工一块金属,或写程序代码,这一点并不重要。你所要做的就是把某物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可能是把金属管做排气管,把想法转化成电脑程序,或者电话查询转换成报价。一旦我们能够识别过程中的输入,之后,我们就能观察,捕捉,并对输入进行改进。2.消除不增值的因素。我们在观察流程时,任何不能使我们的输入更接近所需输出的东西,都不能为我们的流程增加价值。我开始通过识别和消除七大浪费来学习,之后,有人将七大浪费增加到了八大浪费。后来。我了解到TPM的十六大损失,和所有我们用来描述在业务流程中的浪费(比如,断开),威胁和回流。你怎么称呼它并不要紧,去消除它才是至关重要的。3.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并做到自律。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确实是非常难。我认为,没有任何可以取代以身作则,并亲自确保每个人都在做其本职的事情。始终跟进团队的做的改善。确保物理上的变...
2017 - 10 - 18
活用IE进行改善活动IE(Industrial Engineering)这个名词经常翻译成工业工程或工业工程管理,但是我从年轻时就认为这指的是生产技术,因为这是从支援技术层面的方式去思考如何提升制造现场的水准。IE在欧美及日本的产业界当中,对于生产性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演进,IE这个名词逐渐消失在制造现场,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方式不断地出现或消失。在台湾同时吸收了过去与最新的IE手法,因此我能感受到今后将是跨越实践基础IE的时代。IE是支撑制造业整体的基石,因此我希望回到IE的本质,重新去思考改善、改革与革新的方式。IE的历史IE在1900年初头,由美国的泰勒(F.W.Taylor)为首,开始进行了“科学管理法”。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就是钢铁公司所进行的铲铁砂实验。以每铲一次的量与一天的总量,进行相关研究,并决定出一天的标准作业量。泰勒为了保持良好的作业效率,并向上提升水准,在设定标准时间时,在教育训练、制作作业计划、铁铲与作业场所的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方案。与泰勒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从事建筑业,他利用堆砖头的作业,在消除浪费的动作上进行了实验。堆砖块的作业当中,包含了拿砖块、堆起来、涂水泥三个步骤,并研究了其中的各项动作。确立了标准性的作业之后,决定标准时间的想法为基准,设定出最小动作单位(Therblig)的16个标准动作记号,并决定出动作分析...
2017 - 10 - 18
从Lean走入TOC2008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目标》这本书,直到2011年经过几次精益实践的挫折后,才真正开始采用TOC。2007年之前,我从事市场和销售的工作,为了自我挑战,“转型”进入生产管理领域,适逢精益生产方式如火如荼,就开始在公司内部主导与推动精益。公司属于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产业,对人力的依赖很强,一直还不能做到“自动化”生产。所以,当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人员管理”!即使再好的方法、再先进的设备,都需要“人”来执行、操作。由于从业人员的不同技能、知识及文化背景等,出现人员不稳定且流动率非常高的状况,以致于对生产系统影响非常大,难以维持稳定的生产效果。那时,工厂开始实施示范生产线,由于有多余“资源”(人、机、料等)的保障,效果相当不错。比如,成品能很快下线(相较于之前至少需要3天成品才会下线)。如果出现品质问题,很快就被发现并解决,生产线人员配合紧凑,很少出现一会儿这个去厕所,一会儿那个去喝水等散漫的情形。但是,后来全面推广“单件流”时,诸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例如,因为人员流失、设备故障、物料缺失,或半成品品质问题等,经常造成生产线停滞,整个车间的问题层出不穷!刚开始的时候,老板还有耐心,后来问题越来越多,管理人员也经常抱怨,老板就坚持不下去了,“东风重新压倒了西风”,大家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这个时候,虽然之前发生的问题依然不断,如交期延迟、批量的品质不良...
2017 - 10 - 17
TPM成功的三大关键因素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来确保在TPM上的投资能得到回报呢?我们怎样才能保证获得所承诺的业务利益?我们不能给你一根“魔杖”来确保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与你分享由日本工厂管理协会奖的获胜企业的三个重要的活动,诸如,可口可乐饮料、松下,以及利乐。你会注意到这三者的共同点:时间。全员生产维护,不是可以在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东西。组织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资格获得一级奖项。好的方面是,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去开始积累性能的好处。你越早开始支柱活动,你越会看到其中的差异,并且去改进基础。获得高层承诺12步中的第1步叫做“管理宣言”,这可不是什么巧合。高层管理团队,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的公司开始全员生产维护的原因。之后,他们必须向全体员工传达他们的计划。将全员生产维护活动整合到公司的政策与战略中认真利用全员生产维护来不断提高业务表现的公司,将全员生产维护整合到现有的策略部署计划中。事实上,这是12个步骤中的第4步的工作重点。把全员生产维护看成一个双管齐下的方法来支持:从客户的需求中得出每日绩效目标。由年度政策拓展目标。将全员生产维护作为短期或者长期目标的一系列额外的行动。你可能已经经历了这种情况。在自主维护(AM)方面,你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生产员工。一旦完成生产计划,生产团队就会停下来,去开始自主维护工作。首先是,产出和质量方面的改善,以及计划外停机时间的减少。自主维...
2017 - 10 - 17
论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企业的员工一旦被问及5S是什么的时候都会如此回答。当然,这个答案没有错误。但是究竟如何做好5S的问题确实难住了很多人。丰田成功后被很多企业学习借鉴,但能学到真谛的企业基本没有。就连起源于日本的5S管理也被全世界搬来迚行模仿,那么究竟为什么几十年来丰田一直对外开放,但是无法取得丰田式成功呢?有这样一个故事:福特前总裁里德去参观丰田工厂,丰田前总裁张富士夫对里德说,丰田对你完全开放,你可以去参观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询问任何问题。参观后,张富士夫问道,你有什么感想?里德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地方。里德很失望,没能看到自己渴望的奇迹。事后张富士夫把丰田的总经理们召集了起来,他说:今天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价值的课。我们拥有和福特一样的设备和系统,而福特总裁没有看到我们的独特竞争力。那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拥有人性的、智慧的、聪明的、负责的、非常成功的团队成员!这个故事基本道出了其它企业几十年学不到丰田的道理。一家美国大汽车企业的高管曾坦诚,他们经过二十年的赴日考察,才发现丰田高效生产系统的背后是人才。而丰田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丰田的DNA就是全员的改善能力。而5S管理正是改善的基础。5S管理是丰田屋的地基,视为改善的基础。把地基打的相当牢固以后才能谈改善。5S管理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个方法。第一个S是整理,意义就是把要不不要的事、物分开,...
2017 - 10 - 17
“工业4.0”时代的管理架构研究“工业4.0”最早源于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的研究项目,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及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在新一波的工业革命中取得先机。目前该项目目标已经成为被德国科研和产业界广泛认同的国家战略,同时也迅速被世界上其他国家广泛关注,比如美国也在采取措施,通过推进“高端制造业”计划。技术理念的变革势必带来管理的相应改变,以满足新型技术产生的各类挑战。1.工业4.0的概念及特征“工业4.0”模式是由传统的工厂集中式控制方式转向分布式智能型控制方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以灵活配置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具有个性化和数字化。在这种模式中,各种分布独立的任务模块可以自由组合,各种产业之间不再有明显的行业界限,同时也会催生出各种新的产业活动领域及合作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被改变,形成全新的多组合方式的产业链分工。德国的学者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生产手段,在该工业模式下,人们可以极大程度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即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将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也有学...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