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这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指出了新的路径。须深刻认识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群发展道路。
一、深刻认识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基于先进技术、工艺和产业领域,由若干地理相邻的企业、机构集聚,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共生形成的产业组织网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在具备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地理临近下的高度集聚、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产业联系、行为主体的互动合作)基础上,更具有技术先进、组织形态先进、质量品牌先进、生产制造模式先进等鲜明特征,不仅能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更能够助推创新经济,打造竞争新优势。竞争新优势集中体现为集群的竞争力,主要分为五个层面:
一是较强的产业综合实力
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拥有一大批一流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行业标准、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前列。
二是较高的协同创新能力
集群建立了由核心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围绕先进的生产制造、质量标准、管理运维等技术,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宽容宽松的创新文化,有效促进集群知识学习和技术外溢,引领着技术变革方向。
三是紧密高效的网络协作
集群构建起了内部“结网和互动”的组织网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形成了紧密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带动大中小企业共同行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供销协同发展。
四是较高的开放合作水平
集群企业能够深入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具有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并超越行政边界限制,有效促进了跨区域融合发展。
五是高效运行的治理机制
集群建立了自发治理为主、公共治理为辅的集群治理机制,能够协调集群行为主体间的多元化关系。尤其是拥有为集群成员的合作交流进行牵线搭桥的第三方组织,带领集群成员发起集群动议、采取集群集体行动,提升集体效率。
二、准确把握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产业生态和集群网络逐步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培育发展先进制造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发展、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对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了产业链的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有效畅通产业区域循环。当前,我国多数产业集聚区存在“拉郎配”现象,数量众多的“小而全”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同质化竞争不减浪费了公共资源,也导致产业链条韧性相对脆弱。但先进制造业集群则为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同类型企业提供了集聚发展的平台,有效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在龙头企业的吸附效应下,形成“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垂直分工体系,使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灵活并富有韧性。
第二,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技术研发创新到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肥沃土壤,有效助推供需衔接。如何打通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落地,再到商业化拓展的快速转移转化通道一直是当前困扰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提升的问题之一。如果说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落地更多的是靠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那么将转化成果变成大规模商业化则离不开先进制造业集群。它凭借完善的产业链条、有效的人才和金融支撑,建立起了政产学研用网络化协同机制,促进企业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集群技术的外溢和扩散速度,带动技术创新取得群体式突破。
第三,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开展竞争者合作的集体行动,有效增强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我国中小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弱,企业间竞争大于合作,通过抱团来应对风险的行为普遍缺乏,本该发挥作用的行业性社会组织功能却相对不健全。通过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将有效促进集群成员间形成共同遵守的准则,以集体作战代替单独行动,共同应对各类风险,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享市场机会,提升市场话语权。区域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相关促进组织也将积极践行“粘合剂”角色,全力充当集体行动的组织者、群规群范的倡导者和开放合作的代言人,提升集群集体效率。
第四,先进制造业集群凭借区域根植性防止产业规模外迁,有效推动产业参与国际循环。随着我国相对成本优势不断弱化,企业为追逐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趋向于到劳动力、资源成本洼地发展。但集群在降低企业外迁意愿,增加企业外迁成本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区域根植性绑定了企业与区域环境的紧密联系,使得某个企业或产业链条脱离这个环境的阻力和成本非常大。即使脱离了这个环境,也很容易变成“无本之木”,难以可持续发展。同时,集群通过针对性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也将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实现区域产业循环与国际产业循环的高效衔接。
三、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是注重“点”的培育,推动集群企业梯队建设
加快打造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具有整合力、行业具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落地一批科研机构,推动科技中介、金融服务、商务咨询、法律及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机构的集聚发展。
二是注重“链”的打造,增强集群产业链竞争力
坚持产业链思维,由点及线,围绕集群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强链补链固链畅链。着力支持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根植于本地的区域配套供应体系的同时,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三是注重“面”的拓展,提高集聚平台承载能力
面向集群共性需求,搭建人流、物流、资金链、信息流汇聚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创新中心、交易市场、服务中心建设。搭建面向集群的行业级工业互联平台,引导集群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推动企业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与协作,以此畅通物理空间。
四是注重“网”的编织,提升集群组织运行效率
着力构建区域创新协作网络,加速技术创新、学习、吸收和传播,建立技术-专利-标准-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完善集群网络化协作机制,依托行业性社团组织、社会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非营利性的集群合作机构,有效其发挥“织网者”作用,促进集群成员合作发展。
五是注重“环境”的营造,增强集群发展生命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监管作用,为集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集群公共治理水平。做好集群政策的统筹兼顾,创建包含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政策在内的集群政策工具箱,推动政策的合理组合和适当应用,提升政策的普惠性、功能性。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