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企业自救亮点频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迎来新机遇
一场疫情对于制造业如同一次大考,经受了压力与挑战,制造业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各种自救方式给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很多企业开始加大企业运营过程的在线化与数字化,疫情期间政府也是政策频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迎来新机遇、新拐点。
1、智能工厂获政策加码,发展进入快车道
制造业最早复工的企业是原先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很早推行无人工厂或智能工厂,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工,产品制造过程一系列工序很少需要人工参与,充分发挥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的作用,已实现少人化生产制造。企业在做好员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提前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新基建”,相关部门、地方有关恢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词频繁出现,进一步获政策加码,智能工厂发展进入快车道。
2、数据驱动业务创新成为新趋势
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企业用工人数减少,物流不畅、上门服务受阻,企业必须创新生产方式、销售和服务方式。制造业企业开始通过激发数据这一核心驱动要素的潜能,来优化制造方式、服务过程。无人化、远程化、智能化是新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制造方式优化:轮胎、汽车等行业广泛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质量检测技术帮助提升产品质量,采用机器学习和边缘分析能力,无论从减少用人数量还是加速产品关键质量效率和控制上都大幅提升。
让数据出差,让服务在线:很多设备制造厂商像三一、徐工,双良等大企业在疫情期间都是为客户提供7x24实时网络管理和主动式运维服务,形成了以数据为核心,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远程诊断、远程运维工作自动委托、远程守护等闭环应用。让设备在线、数据出差,无人值守成为设备远程运维服务的新模式。
3.全球化协同让线上即时交流常态化
疫情期间很多制造业日常运营都线上化了,包括日常晨会,客户产品交流,远程维修服务,各种各样培训和会议,疫情在某种程度上使企业员工快速养成了习惯,远程办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得到了验证。 同时,制造业在全球化分工和跨地域的协同特性也带来了即时交流的需求。即使没有疫情,由于远程办公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降低异地研讨、多方交流的时间成本,利远远大于弊。
随着5G网络普及,企业从疫情的临时刚需使用习惯,将进一步得到强化甚至固化,形成常态化线上协同,远程协同,制造业需要建立长期线上化运营的能力。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公司总经理 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