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特征
“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变设备管理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该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维修体制,它集中了设备的点检、检修和使用三个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点检方。
该模式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专业点检员(在应用实际中,一般由生产线设备技术员和设备管理员共同担当)既负责点检工作,又负责设备管理工作,是现场设备的直接管理者。
点检员随时掌握设备技术状态,根据设备状态决定设备的检修内容,安排检修时间,提出备件计划,有效防止设备失修或过度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费用,降低备件库存。
该模式强调计算机系统支持,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将点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利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对设备的特征参数进行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时,要整合企业现有的设备操作、管理和维修人员,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为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制丝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是反映设备运行和管理水平的信息。在实施“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时,必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设备的运行特点,重新构建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一是要建立真正反映设备运用状况的设备统计指标,准确反映设备的待机时间、开机时间、故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以及设备的生产效率。
二是要建立设备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故障率、可利用率等。
三是要建立设备维修管理评价指标,包括设备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人员工时利用率与维修质量等。
四是要建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统计与评价指标,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统计分析。
五是要建立设备安全性、环保性评价指标,包括设备诱发事故次数、综合安全性评价、排污、噪声等环保指标。
六是要建立设备保值增值评价指标,包括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净值计算与分析等,以科学地评价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资金投入情况。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
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
设备管理实行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重要保证。
三、实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意义
1. 有利于实现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点检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工和设备点检人员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和定期检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从而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点检不但对设备的检查方法科学地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点检的实质是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是一种实事求是、科学的管理制度。该模式的建立,实现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2. 有利于克服传统设备管理方式的弊端,降低维修费用。
“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要求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三方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检查已经成为一种量化和标准的作业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查任务,并按规定的要求分析、处理、报告检查中发现的设备异常情况,做好工作记录。
与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相比,“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更科学、更经济,更能满足现代生产作业方式对工艺设备的要求。
3. 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运行。
点检工作就是通过长期的跟踪,记录设备运行的特征数据,将其绘制成趋势图形,从而捕捉设备出现异常变化和故障的信息,预防事故的发生。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