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精益生产

佳文共赏

日期: 2016-12-20
浏览次数: 385

工业4.0实验室的职教启示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对德合作历史悠久,由中德双方共同建成的国内首家工业4.0实验室,无疑走在了前列。通过探访这一新型实验室,我们力图探讨《中国制造2025》从概念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中国职教而言,有哪些经验可学?

“当前世界工业发展进入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工业4.0实验室主任陈教授说,工业4.0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寓意人类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研究与实践热潮。中国政府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追赶世界工业先进步伐。

2013年,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与德国科研机构合作,历经1年时间共同建成了国内首家工业4.0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开放模式,服务于同济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及校企合作,着力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日前,《工人日报》记者探访了这一新型实验室,寻觅工业4.0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的历程。

 

学科交叉,打造一流实验室

工业4.0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有何不同?记者在实验室看到,这里有机器人、数控车床、数控加工等中心加工设备、机器人滑行导轨、变频传送带和服务软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

“一条流水线上所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各不相同。”陈教授介绍,各加工工件携带了电子标签,内置了所有用户定制化的加工任务,它可自行与机器人、机床等加工设备进行通讯,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务,“这种方式改变了原有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大规模有限定制,实现了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在“流水线”的另一侧,记者看到一个迷你型的“仓库”正在安装调试中。“这是实验室引入的智能立体仓库、AGV自动导向车等硬件,实现工业4.0实验室的横向集成。”陈教授说,这一版本纳入了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主要的生产元素与资源,建立起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力争成为我国生产制造业构建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应用示范工程。

在教学方面,中德工程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科交叉,让不同学科的人组成智能制造项目组。“在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的二期建设中,来自机械学院、电信学院、软件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将共同参与实验室建设。”陈教授介绍,在课程设置中,学院已经率先开出了全国第一门工业4.0课程——《工业4.0导论》,并陆续推出《工业大数据》《智能工厂架构与实践》《智能物流》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动态调度系统、预测性维护、智能测量等。

“目前,4.0实验室与西门子、库卡等德国工业4.0先锋企业和艾默生、美国国家仪器等美国工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合作,力争成为具有国际一流的应用技术研究院和培训的智能制造实验室。”陈教授说。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从时间和进展来看,中德工程学院的工业4.0实验室无疑紧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陈明将其称为“一种国际化高校合作、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新模式”的结晶。

此前,中国教育部在德国考察时,非常推崇德国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并从中看到了自身教育的短板。“在很长一段时间,工程学院不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了。工科生毕业时不做毕业设计,而改写毕业论文。”陈教授苦涩地说。

中国学生差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最后一步。陈教授举例说,比如在做实验车中,学生运用动力学知识完成设计,拿到车间加工时,问题就出现了:车间工人告知无法加工,因为设计没有考虑工艺制造,即便加工出来,也不一定能装配起来,装配起来又可能开不动,甚至连调整需要使用工具的空间也没有……“这些问题,仅靠课堂教学是很难讲清楚的,设计1小时,生产往往需要四五个小时,要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就需要强化实验实践。”

在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科教部的倡议和支持下,2004年,同济大学建立了中德工程学院,开启了“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经验,发挥同济特色,利用两国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受跨国企业欢迎的中德双学位工程和管理的专门人才”的教学实践之旅。

学院原汁原味嫁接德国工科教学模式,强化项目管理与项目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行搭建实验平台,实验室所有设备、部件与企业相同。大学三年级第二个学期,每周安排1天在实验室做项目。项目一半就来自企业,另一半才是来自实验室系统。企业深度参与大学本科教学,有三分之一的师资来源于企业,企业乐意把项目放到本科教学中实验,学生必须在企业里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才能回校答辩。

指着实验室里林林总总的数控机床、雕刻机和3D打印机,陈教授颇为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学院本科生的作业。“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晚上也对学生开放,学生有想法,经过申请,可获得5000元至10000元的经费支持”。

记者了解到,中德工程学院已毕业的1000多名学生,63%继续在德国深造,其余的也在跨国企业中就业,并跨过实习阶段,直接获得工程师岗位。学院也获得中德两国政府“教育领域的成功合作典范”的高度评价。

 

重视职教,培育工匠精神

“在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各自表述中,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人才与教育的重要性。”人才培养对智能制造的发展有重要的、突出的意义。现阶段缺乏智能制造人才,尤其缺乏一线技术力量,因此特别需要重视职教与工匠精神。

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定位,一个维度是人才的类型,包括研发工程师与现场技术人员;第二个维度是专业,涉及如何跨专业培养;第三个维度是行业,不同行业对三类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特点。智能制造既需要对某一领域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型人才,也需要对几个学科有较深了解的跨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全局观,能够领导复杂技术开发和实施的“复合式”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及资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合作。”陈教授建议,政府方面需要鼓励高校进行交叉学科建设,如有些学校设立的智能制造学院,将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放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学校方面需要大胆创新,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能够适应智能制造专才、跨学科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在实验与实践环节中提供保障。企业应该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网”

热点新闻
点击次数: 0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精益生产管理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其中精益生产管理咨询机构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益生产管理咨询机构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流程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的生产流程,识别问题和瓶颈,提供改进建议和方案。一般会通过精益工具和技术,比如价值...
2024 - 04 - 25
点击次数: 5
6s目视化管理其实就是5s的升级版,其是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这六个方面进行管理。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优化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为了发挥其作用,就要掌握6s目视化管理技巧。6S目视化管理技巧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结合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等六个要素。通过创建整洁、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6S目视化管理技巧的核心要点:1、整理...
2024 - 04 - 23
点击次数: 5
在现代生产管理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价值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而精益化生产管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其是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增加顾客价值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很多人可能对精益化生产管理了解并不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精益化生产管理是一种以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增加客户价值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原则是通过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以达到更好地利用资源的目标。以下是该生产管理方...
2024 - 04 - 22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