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智能制造

精益管理八要素

日期: 2019-10-22
浏览次数: 71


精益要素包含精益生产理论中常见的八大要素,包括:可视化管理、标准作业、物料搬运、设备管理、标准组织、质量管理、产品工艺以及安全健康环保。精益要素大致勾勒出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各个方面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这些都是一般性的方法指导。为了使这些工具和方法在特定企业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生产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形成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以质量管理中的质量门工具为例,这一工具的根本作用是尽早发现缺陷并阻止缺陷在不同工序工位之间的溢出。在车间管理中,质量门会涉及到许多具体问题,比如:



  • 由谁来负责质量门的设置(生产还是质量)?

  • 质量门设置在什么地方?

  • 每个质量门检查的内容是什么?

  • 当质量门检查到问题后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停线?谁有权停线?

  • 质量门数据如何进行搜集和反馈?

  • 质量问题如何进行追溯?

  • 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如何解决,由谁来负责解决?

  • 质量门在企业整体质量管理闭环中的角色是什么?质量门如何与其它工具相结合?


精益管理八要素



如果企业在质量门管理中没有理顺上述问题,不能从逻辑上充分解释质量管理,也不能在实际操作中保证严格执行,而只是笼统地说“我们在使用质量门工具”,那么结果往往是质量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质量问题在工位甚至车间之间不断溢出。


因此,精益要素需要以详细的流程和定制化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企业需要在每个流程中载明每一步涉及哪些人员、每个人员的职责是什么、流程每个节点的交付成果是什么、每个流程环节的要求时间是多少、决策的升级机制是什么、每个人员在该流程中如何接受考核、对人员的能力有哪些要求等等。


只有在精益工具和方法通过流程和机制转换为企业内部制度并被相关人员所接受和掌握之后,这些要素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精益要素存在类似木桶理论的效应,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要素的短板都会对整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必须关注这些要素中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并不断地进行提高和改善,最终推动生产管理水平的持续进步。管理要素包括企业的管理文化、组织职责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人员管理能力培养等软性要素。


管理文化需要结合企业的精益生产原则以及精益要素中的具体管理机制设计,识别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并将这些行为与当前企业文化中所存在的各种默认行为进行比较,从而认定哪些行为需要被禁止、哪些行为需要受到鼓励以及需要加强哪些行为。具体行为的改变需要企业管理层以身作则并深度参与。


企业管理层还应通过对日常细微行为进行及时激励来逐步实现向企业期望行为的转换。这一过程通常较为漫长并需要很大的耐心。许多企业往往由于在此过程中出现反复而选择放弃,最终导致管理文化转型的失败。


组织和职责设计必须从支持一线工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作业这一基本目的出发。因此,我们首先建议在组织设计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先定义工位层级组织和职责,然后是班组和产线,最后再是车间组织。其次,企业在生产组织设计中需要处理好各种支持辅助职能与生产核心职能之间的关系。所有职能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要突出其服务意识。切忌为了监督和监控某些职责而设定一些不增值的机构,或者形成监控职能的官僚主义,最终导致生产职能缺乏积极性,而支持辅助职能又不能产生实际价值的局面。第三,要防止出现管理幅度过大和层级过多的问题。


绩效指标设计首先需要与组织和职责设计相结合,通过绩效指标来促进组织和职责设计的充分落实。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将远远超越考核对象职责的指标纳入考核之中。


其次,考核指标要将结果和行为结合在一起,不仅要看到结果,还要看到达成结果的方式。这是因为结果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只有通过正确的行为达成的正确结果才具备可复制性。


第三,考核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据BCG的经验显示,当个人考核指标数量超过10个时,对考核对象的激励作用就会明显下降。一般而言,中层人员的考核指标数量最好能够控制在7个以下。


一线工人流动率较高以及中层人员短缺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在一线工人管理方面,企业首先需要处理好生产淡旺季所带来的人员需求周期性变化问题,通过人员规划和招聘上岗来应对用人需求的弹性变化,从而在满足生产需求和提高人员利用率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精益管理八要素


其次,在人员流动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下,一味期望人员流失率降低也未必现实,关键在于稳定核心队伍。培养和维护一支核心生产队伍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这样一支队伍对确保稳定的生产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生产队伍中层人员管理方面,企业首先需要处理好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及沟通。由于市场上中层人员短缺,人员的晋升速度较成熟市场水平要快很多,因此对中层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发展预期进行管理成为了提高中层人员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另外,企业需要根据中层人员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他们的评估结果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将对中层人员的培养和发展纳入其直接领导的考核之中,使上级对下级的培养实现制度化。企业需要通过管理要素的设计将前两个维度中的生产原则和精益要素进行内化,使各级管理人员有动力有能力去落实精益原则和精益要素,最终使精益改善得以固化和持续,从文化和行为上实现生产管理的转型。这是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是将生产原则、精益要素以及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人员能力进行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如果这项工作缺失或者做不到位,往往会导致企业精益生产推进工作的失败。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灵活运用精益原则,推动精益要素与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找到切合实际的生产管理转型之路。我们相信,中国制造在未来会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益六西格玛让我们的质量、效率、成本、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并得到了美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单位的奖励和认可。”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朗讯经理


热点新闻
点击次数: 0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精益生产管理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其中精益生产管理咨询机构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益生产管理咨询机构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流程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的生产流程,识别问题和瓶颈,提供改进建议和方案。一般会通过精益工具和技术,比如价值...
2024 - 04 - 25
点击次数: 5
6s目视化管理其实就是5s的升级版,其是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这六个方面进行管理。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优化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为了发挥其作用,就要掌握6s目视化管理技巧。6S目视化管理技巧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结合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等六个要素。通过创建整洁、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6S目视化管理技巧的核心要点:1、整理...
2024 - 04 - 23
点击次数: 5
在现代生产管理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价值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而精益化生产管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其是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增加顾客价值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很多人可能对精益化生产管理了解并不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精益化生产管理是一种以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增加客户价值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原则是通过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以达到更好地利用资源的目标。以下是该生产管理方...
2024 - 04 - 22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