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精益生产

佳文共赏

日期: 2017-01-10
浏览次数: 275

马克思、工匠精神与自动化

 

阿尔卑斯山谷,漂亮的瑞士民居,留着花白胡子的第 N 代制表匠坐在窗前,借着白雪反光,仔细打磨一枚陀飞轮机芯——这是今天宣传名表工艺、工匠精神最喜欢用的经典画面,奢侈品往往喜欢用工匠生产的画面,强调它耗费的工时,而不仅仅是直接呈现产品本身。

佳文共赏

房梁高挑的超大厂房,并行着 N 条巨大的生产流水线,穿着工装的工人,面目表情快速、规范地完成自己的工序,将产品传到下一个工位——这是今天大型流水线车间生产的典型场景,但是,国际知名厂商在宣传自己产品时,通常会刻意回避这种生产画面。

前一种画面是“工匠精神”之美的直接呈现:它不仅更具传统复古的画面感,工匠本人的劳动过程即审美体验,它集生产与创作、技术与艺术、工作与享受于一体。每个独一无二的产品,凝结着工匠具象的劳动,是产品也是艺术品。

而后一种画面,只有一种冰冷无情的机械和秩序之美,流水线上面无表情的员工只是这部机器的一部分。生产者在工作时间的所有操作,都是标准、精简、重复、无差别的动作,不允许有任何创作,它与审美无关。

佳文共赏

但是,后一种画面才是今天的常态,而前一种画面只存在于极少数生产高档消费品的企业,它们按规模至多只能算小型企业,甚至只是作坊式家族企业。

工匠精神之美被无情的机械生产淘汰,成为稀罕之物,始于一个工匠灵光闪现的创造:

1721 年出生于英国兰开郡的工匠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既是纺织工,又是一个手艺灵巧的木匠。43 岁那年,他无意中发现把一组纱锭由横排改为竖排,并用一个纺轮带动,可大幅提高效率,这位手艺精湛的木匠第二天就造出了一台效率可提高八倍的纺织机,并用他女儿的名字命名,这就是著名的珍妮纺织机。

佳文共赏

在德国伍珀塔尔博物馆的珍妮纺纱机模型

珍妮纺织机引发了英国棉纺织业提高效率的发明热潮,从 1764 年第一台珍妮机诞生,众多机械发明让英国棉纺织业只用了 20 年就基本实现机械化,到 1830 年,手工作坊全部被蒸汽机动力的工厂取代。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佳文共赏

1785 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在木工、锻工的帮助下发明了动力织布机,并在 1791 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活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十九世纪末,工业革命更早且工业化程度更高的英、美两国,身高、体重以及平均寿命明显高于欧洲大陆国家,而欧洲各国的相关数据也同样与此正相关。

但是,虽然工人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并未带来工人的生产热情,而是与之相反,怠工、偷懒、破坏机器、甚至罢工频繁发生,每隔一段时间欧洲工业生产中心都会爆发大规模社会运动。

在作坊式小企业一统天下的时代,这种情形并未发生。

除了急剧的阶层分化,机器化大规模生产对工人劳动本身的根本性影响也是重要原因,它无论是对工人还是劳动,都是一种重新定义。

作坊式企业,生产是以人为中心的主观劳动和创作,熟练工匠在生产过程中能有创造的愉悦,每件产品都能直接体现工人的技术和手艺。但在机械化大工厂,生产是围绕着机器为中心的,工人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机器操作技能,不但人的主观努力退居次要位置,而且避免任何个人的发挥和创作。

机械化大生产第一次改变了人类使用工具以来对劳动的定义,简单、机械、重复,长时间重复的劳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但违背了人渴望创造的天性。

马克思将之称为异化(Alienation),他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专门辟出一节,从哲学批判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对生产的“异化”。他提出的系列学说中,避免劳动与人的异化,始终是个重要命题。

马克思看到的还只是初级原始的异化。1911 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在“泰勒制”下,每一工种都有最优操作动作、最短作业时间和恒定作业任务。

它不但消灭了工人怠工和偷懒的机会,而且因为大幅提高了生产的标准化,将工人所需的技术降低到了极致,任何人都可以短期培训为合格的工人。“泰勒制”虽然空前提高了劳动的异化程度,但因其高效引起了列宁的注意。

1918 年 4 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谈到“泰勒制”时说,“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应该在俄国组织对泰勒制的研究和传授,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之适用。”

虽然列宁生前未能见到“泰勒制”在贫穷落后的俄罗斯工厂中运用,但随着苏联新生政权的巩固,“泰勒制”最后被创造性地使用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领域中。

“泰勒制”并非劳动异化的巅峰,因为“泰勒制”管住了工人,却管不住“管理者”,如果他们疏忽或不负责任,工人仍然有时间“偷懒”,效率和质量还是没法保证。

在这方面,发明了流水线的“福特制”显然走得更远。在“泰勒制”下,工人只受工头管制,工人可以在工头不注意时怠工走神,而在“福特制”工厂,只要稍微一偷懒,零配件就会顺着流水线流向下一个工序。

佳文共赏

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展现的福特制生产方式

工人彻底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虽然流水线上的劳动简单程度到了无需任何技能,甚至不识字、语言不通的工人也能迅速胜任,但它是一种空前违背人性的生产组织方式,正常人很难在这种高度重复单调的岗位上长期呆下去。

因为人的行为需要大脑分泌可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奖励”,才能长期持续,工匠式生产过程中,拥有极大自主权的工匠非常容易获得成就感,他们每个流程的成就感都是可见的,而且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往往成就奖赏也越强烈。

而“福特制”下的工人,科学管理几乎剥夺了一切能让工人产生成就奖赏的可能,工人在流水线上的奖赏,只剩下定期发放的薪水。而在发放薪水前,工人需要在全部上班时间保持高度专注。这好比让人逐字阅读一本几百页厚,但整本书密密麻麻印的都是同一个字的书一样,而且每天如此。

佳文共赏

1913 年,福特公司高地公园厂中的流水装配线

1914 年,福特突然下令给他的工人工资翻倍,这不是他发善心,而是工人无法忍受这种会让人产生强烈抑郁工作的痛苦。若当时汽车制造业工人平均轮换率为 100%,那么福特工厂则是 380%。

几乎任何人都可胜任福特的工人,但那些贫穷的新移民源源不断进入工厂后,很快又迅速离去,转投工资虽低,但劳动异化程度略低的“泰勒制”的工厂工作。

起于 1764 年英国纺织业工匠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无意中带来的劳动和劳动者的“异化”,看上去将朝着这个方向无限前进。

但是,1867 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的一位工匠,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向与可能。

佳文共赏

丰田佐吉

与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一样,丰田佐吉的家庭也以棉纺织为副业,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木匠。23 岁那年他就手工制造了一台改进的木制织机。而且后来也以生产织机为业。

57 岁那年,丰田佐吉和他的长子丰田喜一郎发明了不停换梭式自动织布机,它可以连续运转,高速运转时可准确交换纬纱梭子,一个工人能同时照看 30 多台织布机。这项首创技术轰动欧美。

对纺织业而言,这个发明其实只是无数设备改进中的一个,算不上重大进步。但是,它的一项性能改进和由此产生的生产管理哲学,改变了从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生产效率的方向。

丰田自动织布机给了工人可以随时控制质量的便利,一旦异常能马上停机,这项技术上的小小改进,被工匠出身的丰田佐吉上升为一种哲学:“人不做机器的看守奴”。

为了强调这一生产哲学,丰田佐吉故意使用了一个错误的词:自働化。

在日语中,自动化的正确日语写法是“自動化”,而働く,是“勞動”、工作的意思,自动词,不是他动词。

在日语中,自动化的正确日语写法是“自動化”,而働,是“勞動”、工作的意思,自动词,不是他动词。特意使用“自働化”这个词,强调的是人在生产中的主动性作用,不应只是简单重复机械的动作,而必须是能创造出价值的劳动。

许多年后,丰田转而生产汽车、并完整引入美国式流水生产线时,却没有引入美国人的管理科学,而是用一种几乎方向完全相反的哲学重新设置了生产管理体系。

坚持多加的一个“单人旁”的丰田逻辑是,现代工厂不但不能脱离人而存在,甚至必须依赖“学徒制”和“工匠精神”,所以,丰田本社工厂刻意建成一条效率极低的“古董流水线”,至今没有任何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率几乎为零。

这是为了模拟在最原始的生产条件下,充分发挥工匠的智慧和潜力,从而精益求精。用丰田生产专务河合满的话说,在这样的生产线上,每个人都必须返回“技能原点”。

 

精选留言

如果1840年时,生物学心理学能了解多巴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进而运用到生产组织管理学当中,那么工人在大机器生产时的挫败感和压抑感就会低很多,因而很少怠工乃至罢工,马克思大概就不会从哲学角度批判资本主义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异化」,也不会有《资本论》和它带来的灾难历史。

工匠精神是一种害怕被代替的臆想。工业时代的工人害怕机器代替自己,于是破坏机器;现代人害怕被人工智能代替,于是推崇工匠精神。其实机器也好,人工智能也罢,他们的出现不是为了代替人,而是把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即便没有“工人在大机器生产时的挫败感和压抑感”,马克思也会写出《资本论》——论据总是可以找到的,只要为了支持特定条件或约束条件下就能成立的结论。事实上《资本论》中的许多结论就是这样得出的。用现在的话说,叫以偏概全或者乌鸦站在猪身上。

喵,几年前帮丰田汽车做过他们的培训资料汉化,的确是人的本心跟机械效率的结合,就算是洗脑式的教材也没有忘记人这个因素在整个生产体系中的作用。

多少行业都是毁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在一个价值观与钱袋不匹配的市场,工匠精神还有慢慢长路……

无论工匠还是工人,其前提首先都是人,而非奴。

雷克萨斯在去年12月份也做过类似这样的反思内容,也是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机械是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源头还是来源于人本身。工业生产4.0其实也慢慢趋向于这两者的融合。丰田的质量好坏是来源于人的控制,不过在国内真正出品的质量还得看政策标准的控制,源头又是人。

工匠精神和贵族精神不无关系,没有财力支持以及见过世面的人的认可,工匠有时候也心虚的冒汗~ 主动选择手作的巧工匠和出于无法获取自动化工具而被动手作的憨匠工是两回事。

自働化不等同于自动化,侧重工匠精神,强调人在生产中的支配地位。

我们自以为机械的发展解放了人类的劳动力,然而事实却是强大的机械效率让人类的劳动力变成了一种多余。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网”

热点新闻
点击次数: 0
6S及目视化管理是现代工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该管理办法兴起于日本企业,主要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这六方面。为了能够实现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需要明确如何实施6s及目视化管理方案。实施6s及目视化管理方需要从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和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落实。1、建...
2024 - 05 - 15
点击次数: 6
六西格玛代表了一种追求不断超越、精益求精的理念和方法。A3.5六西格玛咨询公司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其经验丰富、专精湛的咨询团队能够深入企业实际,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六西格玛解决方案。一、六西格玛培训与指导为企业提供六西格玛方法论的培训,包括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和DFSS(设计六西格玛)等核心流程。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
2024 - 05 - 14
点击次数: 3
在快节奏的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中,确保生产现场的秩序和效率意义重大。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产力,更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员工安全。6s现场管理目视化方案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现场管理方法,通过视觉元素和工具,帮助员工快速识别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安全隐患。1.标识与标牌为生产现场的每个区域、设备和工具制作清晰、易读的标识牌。标识牌上应包含名称、用途、责任人等关键信息。使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确保即使在紧...
2024 - 05 - 13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